富强富国热爱祖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当前位置:汉程心理 > 心理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揭秘抑郁症与躁狂症的误区,让你正确认知心理健康

揭秘抑郁症与躁狂症的误区,让你正确认知心理健康

抑郁症与躁狂症,作为两种常见的情感障碍,时常困扰着我们的生活。对于这两种疾病,如何准确地诊断并有效地治疗,是医学界和心理学界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两种疾病进行深入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两种疾病。

一、诊断的复杂性

诊断抑郁症或躁狂症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需要医生全面考虑病人的症状、病史变化等多方面因素。医生需要通过访谈技术、信息搜集和判断等方法,对病人的言语和非言语信息进行准确的分析和鉴别。因此,诊断是一个需要大量知识学习和技术磨练的过程。虽然诊断标准和量表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快速便捷的参考方式,但真正的诊断还需要依赖于医生的专业判断和丰富的经验。

二、察觉疾病的线索

对于抑郁症和躁狂症,了解其核心症状对于我们及时察觉疾病是有帮助的。例如,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是心境抑郁、丧失兴趣或乐趣,而躁狂症的核心症状是心境高涨、夸大或易激惹。此外,一些特定的表现也可能提示我们某人可能患有这两种疾病。例如,抑郁症患者可能表现出焦虑的样子,不断的倾诉,有的人甚至能面带微笑的面具;而躁狂症患者可能表现出活动增多,做了一大堆的事情却虎头蛇尾不着边际。

三、易激惹的背后

易激惹是躁狂症的一个常见症状,但抑郁症患者也可能表现出易激惹。这两种易激惹的原因是不同的,抑郁的易激惹是因为患者感到自己弱小和无助,害怕被人伤害;而躁狂的易激惹则是因为患者感到自己强大和厉害,认为别人应该悠着点。因此,在面对易激惹的人时,我们需要仔细观察和理解他们的行为背后的原因。

四、抑郁与焦虑的交织

抑郁症和焦虑症是两种不同的情感障碍,但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在现实中,这两种情况是难以截然划分的,焦虑障碍与抑郁障碍经常共病。因此,在面对一个表现出焦虑症状的人时,我们需要仔细评估他们是否同时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五、诊断的误区与挑战

在日常生活甚至心理咨询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诊断的误区和挑战。例如,我们可能会把有抑郁症的人当成情绪正常的人,或者把一些不是抑郁症的人当成抑郁症。这需要我们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专业的知识,以便准确地识别出真正的抑郁症患者。同时,我们还需要警惕一些药物和躯体疾病可能引发的类似抑郁症的反应,以免造成误诊。

六、易感人群与预防

抑郁症和躁狂症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等。因此,我们需要关注那些容易患这两种疾病的人群,如情感丰富、工作压力大、经济条件较差且生活压力大的人等。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家族史,如果家里曾有人确诊抑郁症或躁狂症,或者有人曾经因为抑郁而自杀,这都意味着患上这两种疾病的概率要比其他人高。对于这些易感人群,我们需要加强预防和干预措施,以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

七、躁狂症的双重性

躁狂症作为一种情感障碍,具有双重性的特点。一方面,轻躁狂能使人工作效率提高、进入美妙的体验;另一方面,如果出现了真正的轻躁狂往往会难以控制的转化为较严重的躁狂,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正确看待躁狂症这种疾病既不要将其视为“好事”也不要过于恐慌和排斥它。

八、自杀的风险与误区

自杀是抑郁症的一个严重后果因此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处理自杀问题时我们需要注意几个误区:首先我们不能以为病人的抑郁症好转了自杀的可能性就会下降;其次我们需要警惕那些计划周密、令人防不胜防的自杀行为;最后我们还需要关注那些因为扩大性自杀而波及无辜的情况。为了有效地防范自杀我们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监管和治疗同时提高他们的自知力和应对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导航

热门推荐

你,或许正经历心灵的感冒:一份给所有人的抑郁自评指南

你,或许正经历心灵的感冒:一份给所有人的抑郁自评指南

本文探讨了抑郁症在现代社会中的普遍性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通过比喻抑郁症为“心灵的感冒”,文章强调了正视和积极治疗抑郁症的重要性。同时,介绍了抑郁自评量表(SDS)作为自我评估工具的...

健康
《战胜抑郁》书中的实用建议,助你走向康复之路end

《战胜抑郁》书中的实用建议,助你走向康复之路end

《战胜抑郁》书中的九条实用建议为抑郁症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指导。这些建议包括避免过度了解症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坚持锻炼身体、慎重选择倾诉对象、有选择性地阅读心理书籍、学习并实践观息法...

健康
抑郁症患者的自我疗愈之路

抑郁症患者的自我疗愈之路

抑郁症患者的自我照顾是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设定可实现的目标、积极参与社交活动、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休闲娱乐、保持耐心和积极的心态以及避免做出重大决定等措施,患者可以更好...

健康
揭秘抑郁症全球认定准则

揭秘抑郁症全球认定准则

本文介绍了一份具有国际标准的抑郁症测试表,帮助读者了解自身或亲友是否存在抑郁症状。测试表包含9个诊断标准,通过对照症状进行自我评估,可及时发现抑郁症迹象。若符合5个以上症状,应寻求专...

健康
漫步30分钟,挥别抑郁情绪

漫步30分钟,挥别抑郁情绪

最新研究表明,仅需漫步30分钟就能显著改善抑郁症状。在这项研究中,40名抑郁症患者被分为两组,一组进行漫步,另一组静坐。结果显示,漫步组患者的心情和精力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并在1小时内保持...

健康
揭示情绪表达与青少年抑郁的紧密联系

揭示情绪表达与青少年抑郁的紧密联系

本文通过解读罗彻斯特大学和埃默里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探讨了情绪表达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研究发现,能够准确而具体地描述自己的负面情绪有助于青少年远离抑郁。文章还提出了如何帮助青少年更...

健康
情绪管控:强迫症患者的自救指南

情绪管控:强迫症患者的自救指南

本文介绍了强迫症患者在面对焦虑时如何有效控制情绪的方法,包括了解焦虑的源头、投射法缓解焦虑、取消法重构认知、转移注意力聚焦生活以及寻求专业帮助制定个性化方案。通过掌握并恰当应用这些...

健康
老年抑郁的典型表现与识别方法

老年抑郁的典型表现与识别方法

老年抑郁具有多种典型表现,包括疑病症状、迟滞性表现、假痴真呆型症状和激越性行为等。同时,老人可能出现心情低落和悲观厌世的观念。了解这些表现有助于及早识别和治疗老年抑郁症,提高老年人...

健康
手指长度与说话凶不凶的关联

手指长度与说话凶不凶的关联

一项美国研究显示,无名指和食指的长度比例与个体的语言攻击性存在关联。这种攻击性特征可能源于胚胎时期接触的睾丸激素水平。研究人员通过测量手指长度和填写量化表,发现食指与无名指长度比值...

健康
自信过度:研究揭示其与抑郁的意外联系

自信过度:研究揭示其与抑郁的意外联系

一项涉及美国和亚洲学生的研究发现,过度自信与抑郁之间存在显著联系。研究者认为,当个人能力不足以支撑其高度自信时,可能会导致沮丧和无助感,进而增加抑郁的风险。这一发现提示我们重新审视...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