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源与父母之爱的全然接受
从父母那里,我们获得了生命,这是一种全然的、无条件的接受。我们不能在这个生命上增加任何东西,也不能从中去掉些什么,更不能将这个生命退回。作为孩子,我们不仅是父母的延续,我们更是父母的全部。爱的序位告诉我们:父母给予我们怎样的生命,我们就应该全然地接受怎样的生命,没有任何其他的愿望,也没有对抗或恐惧。这种接受,是一种对生命的谦卑和尊重。
想象一下,我们跪在父母面前,深深鞠躬,向前伸出双臂,手掌向上,对他们说:“我尊敬你们。”然后我们直起身,看着父母的眼睛,为生命的礼物感谢他们。我们对他们说:“亲爱的母亲,我从你那里接过它,一切,全部,和与之相关的一切,还有全部的代价——你已经付出的,和我要付出的。我会从中做一些让你快乐的事。我握紧它,感到荣耀,而如果我可以,我会将它传递下去,如你一样。我接受你,作为我的母亲,而你可以拥有我,作为你的孩子。你对我来说就是那个对的人,我是你那个对的孩子。你是大的,我是小的。你施,我受——亲爱的母亲。”
然而,有些人害怕全然接受父母会带来一些他们不想要的东西,比如父母的特征、残缺或过错。因此,他们拒绝那些他们认为不好的部分,但同时也拒绝了父母好的一面,没有全盘接受生命。这种拒绝会导致他们无法自我实现、感到盲目和空虚。父母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生命,还有养育、教育、保护和照顾。我们应该以同样的方式接受这一切,对父母说:“我接受一切——带着爱。”
当孩子长大以后,他对父母说:“我已经获得了很多,足够了。我带着它过我的生活。”这样孩子对自己的认知是满足和富足的。而他会加一句:“剩下的我自己来。”这也是一句很美的话。它让人独立。然后,孩子又对父母说:“现在我给你们安宁。”然后他从他父母那里脱离出来,但是他还保持和父母的关系。
如果一个孩子坚持对父母提出要求,他就无法从父母那里脱离出来。因为这些要求使孩子与父母羁绊在一起。但尽管有这样的羁绊,他仍然无法拥有父母,而父母也无法拥有这个孩子。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全然接受父母给予我们的一切,包括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独立、自信地走向未来。
本文探讨了日常生活中伴侣间唠叨背后的深情厚意。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感悟,阐述了唠叨中所蕴含的关爱、信赖和爱的表达。文章呼吁人们应该珍视并感恩伴侣在日常生活中的付出与关怀,通过倾听和...
百科爱自己是一种深刻而广泛的情感,涵盖了接纳、欣赏和尊重自我。通过活在当下、欣赏自己的独特性、停止内在的斗争以及勇于表达自己,我们可以更好地爱自己。这条自爱之路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内心的...
百科本文探讨了“心理孤儿”现象的成因及如何避免孩子成为心理孤儿的有效措施。忙碌的父母、家庭矛盾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障碍。为避免这一现象,父母应平衡工作与家庭的关系,给予孩子足够...
百科本文从尊重、契约精神和人品三个角度阐述了“收到请回复”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一种信息交流的方式,更是一种对他人和自己的尊重,一种承诺精神和责任感的体现。在快节奏的社会中,“收到请回复...
百科在物质充裕的当下,心灵的满足成为人们的追求。文章探讨了如何通过调整心态、珍惜当下、感恩他人、积极生活、换角度看问题以及追寻理想等方式来创造和感受幸福。强调财富的积累并不等同于幸福的...
百科本文通过描述作者在步行去学校途中闻到花香、发现盛开的花朵并带回教室的故事,表达了在忙碌生活中容易忽略身边美好的现象。同时以花为喻,鼓励孩子们在青春季节里尽情绽放自己的才华和激情。文...
百科哈佛大学最新研究报告揭示了导致人们变穷的九大心理原因,包括犹豫不决、拖延症、缺乏坚持等。这些心理陷阱并非不可克服的障碍,而是可以通过意识和努力改变的心理模式。本文详细分析了每个心理...
百科本文探讨了“灰色心理”的成因及应对策略。中年阶段面临的生理和心理双重压力是“灰色心理”的主要诱因,而通过丰富工作和生活、改善家庭关系、重拾兴趣爱好以及适时变换环境等方式,我们可以有...
百科本文探讨了上班族如何在压抑的办公环境中提升心情与工作效率的方法,即摆放镜子。文章引用了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指出照镜子能培养自信心、减轻心理压力,并通过反射原理缓解视疲劳。同时,建议...
百科本文深入探讨了攻击性行为背后的自卑心理。通过分析历史案例和心理学理论,揭示了自卑感如何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同时,提供了克服自卑感、避免攻击性行为的实用建议。文章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
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