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为了迎合他人而做出一些妥协。但是,当这种行为变成一种强迫性的、成瘾的模式时,就变成了“取悦症”。本文将深入探讨取悦症的心理机制,以及如何通过改变思维方式、学会拒绝和内化成就感等方法,摆脱过度迎合他人的困扰。
一、取悦症的心理机制
取悦症是一种对他人认可上瘾的心理模式,患者会努力让每个人都满意,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和快乐。心理学家将其称为“冲突避免”,患者会把对抗和愤怒看作危险的情感体验。取悦症的三个心理要素——思维、行为和情感,构成了一个三角形,它们彼此互为原因和结果。例如,强迫行为受畏惧和逃避情绪驱动,并由扭曲的、有缺陷的思维所支持。
二、取悦症的类型与症状
取悦症主要分为三种类型:认知型、习惯型和逃避型。认知型取悦症患者陷入自我亏待的心态,认为他人需求高于自己的需求;习惯型取悦症患者被迫牺牲自己的需求,照顾他人的需求,几乎从来不说“不”;逃避型取悦症患者通过逃避令人不安的情感来保护自己,畏惧愤怒、冲突和对抗。
三、如何改善取悦症?
1. 去掉头脑里的“应该”
取悦症患者在脑海中缺乏弹性和余地,总会说“我应该这样、那样”。有意识地把这些“应该”替换成“如果我愿意”的句式会好很多。比如“如果我愿意,我可以满足那些重要的人对我的要求和期望”、“如果我愿意,我可以在重要的人面前保持愉快和乐观”。这样一来,对自我苛刻的要求就被软化了。
2. 学会拒绝
取悦症患者最大的困扰之一是不会拒绝别人。可采用拖延方法,比如对方在电话里向你借钱,而你的内心其实并不想答应——并且你很清楚,如果答应之后自己将后悔——这时你可以选择先拖着,说过段时间再答复。这样推脱几次对方就会明白你的态度,而你也不会被别人的要求所控制。
3. 学会自我认可
取悦症患者对自己的评价往往都来自别人,他们习惯于否定自己,从不奖励自己。因此要设法多给自己正面评价、给自己奖励,不把自己的成就感建立在他人的评价之上。真正的成就感永远来自于自己的内心。
本文探讨了内向者的性格特点和优势,强调了内向者无需改变自己的性格来迎合社会的期望。文章指出孤独是内向者的天性,并阐述了孤独之美与力量。最后呼吁社会尊重并理解内向者,欣赏他们的独特之...
性格本文探讨了自卑的普遍性及其表现形式,揭示了自卑与优越感的紧密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超越自卑实现自我。阿德勒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自卑,让我们意识到自卑并非障碍,而是一种...
性格本文探讨了职场中常见的嫉妒情绪及其成因和影响。通过直面嫉妒心理、提升自尊感、转化嫉妒为羡慕以及寻求心理咨询等策略,我们可以有效应对这种情绪,重拾工作的快乐。文章鼓励读者以开放和包容...
性格本文探讨了常见口头禅背后的心理含义,揭示了这些无意识言辞如何反映个体的性格和心理状态。通过深入分析“无所谓”、“还不错”、“没关系”等口头禅的心理背景,文章提供了理解他人内心世界的...
性格本文介绍了七个习惯,帮助你成为更真诚的人。这些习惯包括有话直说、回应内心的期望、勇于开辟自己的道路、接纳失败、承认自己的错误、不批判他人以及培养坚固的自尊心。通过践行这些习惯,你将...
性格本文探讨了阿德勒心理学对于人生困境的指引作用。通过深入剖析阿德勒心理学的核心理念如目的优于原因、愤怒的选择性、自我接纳与改变、人际关系中的自由等本文帮助读者挣脱过去的枷锁寻找内心的...
性格本文深入探讨了嫉妒心理的根源、表现及应对方法。通过接受并理解自己的情绪、转变思维方式、专注于个人发展以及寻求支持等方法,我们可以将嫉妒转化为自我提升的动力。这种转化不仅能改善心理健...
性格本文探讨了人们为何总觉得自己不够好的心理现象,分析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关注错觉等因素对自我价值感的影响。文章提出了重新认识自己、接纳不完美等建议,帮助读者摆脱自我怀疑的困境...
性格本文探讨了幽默特质在事业成功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幽默对人际关系、工作效率、心态调整等方面的积极影响,揭示了幽默特质与事业成功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文章也提供了培养幽默感的方法和建...
性格内向性格并非问题,而是一种独特的性格表现。理解、接纳并珍视内向孩子的特性是每位家长的责任。通过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发现他们的独特才能以及保护他们的自我世界我们可以帮助内向孩子在爱与...
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