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强富国热爱祖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当前位置:汉程心理 > 心理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拥抱的力量:从情感联结到行为的改变

拥抱的力量:从情感联结到行为的改变

在育儿的道路上,我们常常被传统的惩罚、责备等方式所束缚,误以为要让孩子做得好,先要让他们感觉糟。然而,正面管教的理念却告诉我们,当孩子感觉好起来时,他们才会做得更好。这种理念强调在纠正孩子之前,首先要与他们建立情感联结。

情感联结的魔力在于它能让我们彼此理解,感受到对方的内心世界。对于孩子来说,这种联结的方式可能仅仅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拥抱。这些非语言的信息传递着我们的爱和接纳,让孩子感到被尊重和被理解。

我曾在一次正面管教父母课堂上见证了拥抱的神奇力量。在那次课堂上,我把“拥抱”作为了第一课的内容。这个简单的动作不仅让家长们学会了如何向孩子传递尊重和无条件的爱,也在他们之间建立了一种亲密的联结。

一位名叫牛牛的孩子的妈妈分享了她的实践经历。在面对孩子的磨蹭和拖延时,她选择了用拥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而不是责备和惩罚。她说:“我需要一个拥抱!”这个简单的请求让孩子感受到了妈妈的需求,也让孩子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感。当孩子给予妈妈拥抱时,他们的心灵产生了深度的联结,孩子的行为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这个真实的例子让我们看到,当我们用爱和接纳去对待孩子的行为问题时,我们不仅能改善亲子关系,还能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让他们更愿意合作和改变。拥抱的力量在于它能让我们彼此的心灵相通,让我们在爱和理解中共同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导航

热门推荐

情商教育:如何养育出情绪智慧高的孩子?:

情商教育:如何养育出情绪智慧高的孩子?:

情商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探讨如何引导孩子认识和理解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培养抗挫折能力、增进对他人情绪的理解以及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提供了养育高情商孩子的有...

成长
德国教育观:富而不娇,培养孩子独立与自律

德国教育观:富而不娇,培养孩子独立与自律

德国以“富而不娇”为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规则意识。通过独特的体验活动和财富观教育等手段,德国成功地塑造了孩子的健全人格和积极向上的态度。这种教育方式对...

成长
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低迷中的择业策略

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低迷中的择业策略

本文探讨了高校毕业生在就业率低迷的情况下应如何择业的问题。文章指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需要调整心态、多渠道寻找就业机会、提升个人竞争力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通过这些策略的制...

成长
揭开“懂事”的面纱:孩子们真的快乐吗?

揭开“懂事”的面纱:孩子们真的快乐吗?

本文通过探讨“懂事”孩子的内心世界和需求,揭示了懂事背后的代价和挣扎。文章呼吁父母和教育者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喜好,引导他们活出真实的自我,追求真正的幸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内心...

成长
父爱丰富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智力更出众

父爱丰富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智力更出众

本文探讨了父爱在育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研究显示,父爱丰沛的孩子智力更高、适应力更强,且性格更加宽容、富有责任感。父亲的陪伴不仅影响孩子的数字能力,还对其同情心、推理能力和大脑发育产...

成长
游戏中倾听,亲子情深——让孩子在游戏中自由表达

游戏中倾听,亲子情深——让孩子在游戏中自由表达

通过“游戏式倾听”,父母可以在与孩子游戏中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加强亲子情感联系,并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成长。当孩子在游戏中担任强者角色,他们的自信得到增强,更愿意分享真实情感和想...

成长
鼓励孩子自信表达:超越耳语,培养大方沟通习惯

鼓励孩子自信表达:超越耳语,培养大方沟通习惯

鼓励孩子超越耳语习惯是培养其自信表达和良好沟通能力的关键。通过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明确表达场合、积极示范和引导以及给予正面反馈等方法,家长和教育者可以帮助孩子逐渐克服耳语习惯,培养...

成长
培养孩子的勇气:解读胆小行为并提供解决方案

培养孩子的勇气:解读胆小行为并提供解决方案

本文探讨了如何对待胆小的孩子的问题。首先解释了孩子胆小的根源和正常反应范围,然后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方法来帮助孩子克服胆小心理。这些方法包括提供安全感与支持、通过游戏进行情景模拟、逐步...

成长
把握生活的四个时段,让心灵得到深度滋养

把握生活的四个时段,让心灵得到深度滋养

生活虽然忙碌但并非无懈可击通过巧妙地利用清晨、通勤路上、午后及夜晚这四个时段为自己的心灵补充能量我们可以让内心变得更加充实和喜悦。清晨的宁静时光为一天打下活力基础;通勤路上的精神食...

成长
学会承担与分担,你准备好了吗?

学会承担与分担,你准备好了吗?

本文探讨了责任感的培养过程,从家庭、学校到职场,阐述了如何在不同阶段学会承担与分担责任。通过实践、学习和反思,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责任感,成为有担当的人,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