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父母和教育者,我们都希望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然而,如何才能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幸福呢?最新的研究表明,与人为善的孩子们能得到更多的幸福感,也能获得更多的认可、赞许,受到大家的喜爱和欢迎。本文将从研究背景、方法、结果等方面探讨如何让孩子通过行善举感受到幸福,并提出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研究背景
为了探究孩子们获得幸福感的途径,金伯利·赖克尔博士(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与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克里斯汀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挑选了400个年龄在9-11岁之间的温哥华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了解他们的幸福感程度以及在学校活动时乐于和哪些同学一起玩。
二、研究方法
研究人员将400个学生分成两组,其中一组被告知要多行善、多做好事,比如分享午餐、给疲惫的妈妈一个拥抱等;另一组则被告知可以去他们喜欢去的地方,做任何使他们高兴快乐的事情。4个星期后,研究人员再次对这400个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幸福感情况以及他们喜欢一起玩的同学是哪些人。
三、研究结果
虽然两组学生都说他们很开心快乐,但是其他同学更愿意和做好事的那组孩子一起学习玩乐。这表明,行善举使得孩子们更受欢迎。金伯利·赖克尔说:“与人为善不但可以让孩子们获得幸福感以及更受欢迎,还对班级的团结有力。”此外,她还发现,在四年级或五年级的时候,孩子们恃强凌弱的倾向更明显。因此,老师可以多鼓励、询问孩子们还有哪些善待身边人的方法,从而创造出更强的凝聚力、互通性,减少欺负、暴力事件。
四、思考与建议
这项研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首先,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善良品质,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这样不仅能够让孩子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认可度,还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其次,老师和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参与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行善举、关爱他人。最后,我们应该营造一个友善、和谐的校园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温暖和关爱,从而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本文探讨了吓唬对两岁左右孩子的影响及更合适的引导方式。吓唬虽短期有效,但长期可能导致孩子心理创伤和一系列健康问题。文章建议父母应通过诱导、耐心讲解和共同面对恐惧等方式来引导孩子,避...
成长
本文提出了十大建议,帮助读者在年轻时把握好时光,实现无悔青春。从勇敢去爱、结交挚友到掌握厨艺、强健体魄;从求知若渴、艺术熏陶到记录生活、经历挫折等方面;鼓励读者在成长过程中积极追求...
成长
本文挑战了传统观念中“学习总是艰苦”的看法,提出了快乐学习的理念。通过探讨应试教育与快乐学习的冲突以及如何让学习变得有趣等话题,文章旨在引导读者重新思考学习的本质和意义。文章认为,...
成长
本文探讨了中考压力下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保持阳光心态的方法,包括理解压力来源、培养自信心、有效排除不良情绪以及设定合理的期望值。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考...
成长
本文提供了一系列实用的建议和策略帮助父母培养拥有阳光心态的孩子。通过鼓励独立、适度满足、冷处理情绪、正视缺陷、对事不对人、放手去做、敞开心扉、强调所得和尊重他人等方法父母可以引导孩...
成长
本文探讨了人生的短暂与珍贵、爱情的美好与挑战以及珍惜当下的重要性。通过比喻和阐述,文章鼓励读者珍惜眼前的爱情和生命,用真诚和努力去守护它们。同时,文章也强调了持之以恒地追求目标的重...
成长
本文探讨了孩子好动与多动的问题,分析了其成因及影响。文章指出,在满足孩子好动天性的同时,应给予适当的限制和引导,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通过合理安排活动时间、立下规矩并积极引导...
成长
混龄班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通过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和社交机会,有助于促进孩子的心理成熟和社会适应能力。研究表明,这种模式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揣摩他人心理、建立自信与谦逊品质、...
成长
本文探讨了孩子们真正不希望父母做的五件事情,包括忽视真实情感、只在犯错时注意到他们、用贬低的语言评价他们、把他们留在陌生的地方以及用物质代替陪伴。通过理解并避免这些行为,父母们可以...
成长
本文深入探讨了购物狂的心理特征、成因及应对策略。通过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和专业治疗等方法,购物狂可以逐渐克服心理障碍,实现自我救赎。同时,文章呼吁社会关注消费主义带来的问题,倡导理性...
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