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强富国热爱祖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当前位置:汉程心理 > 心理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防止将其贬到卑微的地位。文章列举了18种可能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行为,包括无视孩子的优点、过度比较、引发罪恶感、不和蔼的口吻、过度控制、迁怒、过度溺爱、无视语言粗鲁、缺乏道德教育、避免责任、过度保护、不限制阅读、经常吵架、过度给予零用钱、姑息迁就、偏袒孩子、轻视大事和当众羞辱等。相反,我们应该尽力赞美孩子的优点,尊重他们的个性,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作为父母或者教育者,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自信地成长。然而,有时候我们的行为可能会无意中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让他们感到无助和不安。以下是18种可能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行为,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一、无视孩子的优点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如果我们经常无视他们的优点,只关注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就会让孩子感到自己什么都不行,缺乏自信心和自尊心。因此,我们应该尽力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过度比较

经常拿孩子和别人比较,特别是拿比他们更优秀的孩子来刺激他们,会让孩子感到自卑和无助。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和差异,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成长。

三、引发罪恶感

如果父母经常把自己塑造成家庭牺牲者的形象,让孩子感到自己是家庭的负担,就会引发孩子的罪恶感。这样做会让孩子感到自卑和无助,甚至可能导致他们自暴自弃。我们应该让孩子感到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而不是负担。

四、不和蔼的口吻

和孩子说话时口气不和蔼,使用命令式的口吻和挖苦讽刺的语言,会让孩子感到自己不被尊重和理解。我们应该用温和的语气和孩子交流,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感受。

五、过度控制

过度控制孩子的行为和行踪,不给予他们自由和空间,会让孩子感到自己是一个受人操纵的木偶。我们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有机会自己探索和尝试。

六、迁怒

把自己在工作或生活中的不顺心情绪迁怒到孩子身上,会让孩子感到自己无辜受累。我们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负面情绪带给孩子。

七、过度溺爱

过度溺爱孩子,满足他们的所有要求,会让孩子感到自己无需努力就能得到一切。我们应该教会孩子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想要的东西。

八、无视语言粗鲁

当孩子使用粗鲁的语言时,如果我们只是嘲笑而无视,就会让孩子的语言越来越不成体统。我们应该及时纠正孩子的语言,教会他们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九、缺乏道德教育

不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让他们自己去决定一切,可能会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我们应该从小就开始对孩子的道德品质进行培养和教育。

十、避免责任

避免让孩子承担责任,不让他们知道自己的错误和过失,会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责任感和独立性。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鼓励他们勇于承担责任。

十一、过度保护

过度保护孩子,不让他们面对困难和挑战,会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自信和独立性。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十二、不限制阅读

不限制孩子的阅读内容,让他们接触不良的书籍和信息,可能会对他们的思想产生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对孩子的阅读内容进行适当的引导和限制。

十三、经常吵架

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或恶言相加,会让孩子感到不安和恐惧,甚至可能导致他们对人际关系产生恐惧和不信任感。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或恶言相加。

十四、过度给予零用钱

过度给予孩子零用钱而不让他们知道赚钱的辛苦和不易,会让孩子对金钱产生不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念。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金钱的来之不易并培养他们的理财意识。

十五、姑息迁就

对孩子无理的要求总是姑息迁就而不加以纠正和引导会让孩子变得任性和自私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和需求。我们应该教会孩子如何尊重他人并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十六、偏袒孩子

当孩子与邻居老师或警察等发生冲突时如果家长总是坚定不移地站在孩子一边指责对方这样做并不能真正保护孩子反而会让他们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和面对错误的勇气。我们应该公正地处理事情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冲突和解决问题。

十七、轻视大事

当孩子闯了大祸以后如果家长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这点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样做会让孩子无法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无法从中吸取教训可能会导致更大的错误或危险行为的发生。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孩子的错误引导他们深刻反思并从中吸取教训。

十八、当众羞辱孩子

当众羞辱孩子是极其伤害自尊心的行为这样做会让孩子感到无地自容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可能导致社交恐惧等心理问题。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尊严避免在公共场合羞辱他们即使需要批评或指正也应该私下进行并以鼓励和指导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导航

热门推荐

亲子沟通艺术:如何用心语触动孩子的心灵

亲子沟通艺术:如何用心语触动孩子的心灵

本文探讨了亲子沟通的重要性及其方法。通过简练而直接的关心话语、情感共鸣的知心话语、寓教于乐的开心话语以及巧妙变通的忧心话语等技巧的应用,父母可以更有效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增进彼此的理...

成长
陪孩子度过中、高考:心理老师的14条实用建议

陪孩子度过中、高考:心理老师的14条实用建议

本文为心理老师提供的14条实用建议,帮助家长在孩子中、高考期间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通过理解孩子的担忧、避免负面言论、注意疲劳信号等措施,可以帮助孩子保持稳定的心态,顺利度过考试。同时...

成长
孩子心智不成熟易导致委屈情绪

孩子心智不成熟易导致委屈情绪

本文探讨了孩子敏感脆弱、容易感到委屈的原因及父母应如何正确引导孩子释放情绪的问题。文章指出,孩子因在家中的“核心”地位而习惯被关注,导致自尊心强,对外界关注减少敏感。父母需了解孩子...

成长
儿童社交恐惧症:如何帮助孩子克服

儿童社交恐惧症:如何帮助孩子克服

儿童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孩子在社交场合中的紧张和焦虑。家庭环境和父母的养育方式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帮助孩子克服社交恐惧,家长应丰富与孩子的沟通内容、...

成长
中国式父母的“包办”教育:一场关于爱与独立的思辨之旅

中国式父母的“包办”教育:一场关于爱与独立的思辨之旅

本文探讨了“中国式父母”的“包办”教育方式及其对孩子心理、幸福感等方面的影响。文章指出,尽管父母的出发点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和对未来的担忧,但过度的包办可能导致孩子产生叛逆情绪、幸福感...

成长
学习的快乐之道:打破“学习总是艰苦”的迷思

学习的快乐之道:打破“学习总是艰苦”的迷思

本文挑战了传统观念中“学习总是艰苦”的看法,提出了快乐学习的理念。通过探讨应试教育与快乐学习的冲突以及如何让学习变得有趣等话题,文章旨在引导读者重新思考学习的本质和意义。文章认为,...

成长
过度肥胖对心理的影响及其对身体活动能力的潜在阻碍

过度肥胖对心理的影响及其对身体活动能力的潜在阻碍

本研究探讨了肥胖歧视与个体运动习惯之间的关系,发现感受到肥胖歧视的人群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显著降低。这种歧视不仅影响个体的自信心,还可能导致他们减少运动,进而影响身体健康。为了促进肥...

成长
儿童心理学:赞美之道的双面性

儿童心理学:赞美之道的双面性

本文探讨了过度赞美对孩子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包括形成不劳而获的心理、增加心理压力、导致自满与虚荣心的滋生以及扭曲自我认知等。文章提醒家长和教育者在表扬孩子时要适度、恰当,避免使用空...

成长
把握生活的四个时段,让心灵得到深度滋养

把握生活的四个时段,让心灵得到深度滋养

生活虽然忙碌但并非无懈可击通过巧妙地利用清晨、通勤路上、午后及夜晚这四个时段为自己的心灵补充能量我们可以让内心变得更加充实和喜悦。清晨的宁静时光为一天打下活力基础;通勤路上的精神食...

成长
德国教育的启示:成功育儿的八大经典经验

德国教育的启示:成功育儿的八大经典经验

本文从德国教育家卡尔威特的教育方法中提炼出成功育儿的八大经典经验:充分利用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锻炼孩子的记忆力、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开阔孩子的视野、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

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