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常说“相由心生”,这背后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呢?本文旨在探讨人们如何基于外貌做出判断,以及这些判断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对他人的认知。
一、自我实现预言的魔力
想象一下,当你对某人形成了初步印象,比如觉得他“不可信”,这种预测会如何影响你的行为?你可能会对他保持警惕,甚至有所防备。Perrett指出,这种基于外貌的偏见会引导我们走入“自我实现预言”的怪圈。简而言之,就是我们对他人行为的预期,会无意识地影响我们的行为,进而使得预期成真。比如,那个你原本就觉得不可信的人,可能因为你持续的猜疑和冷漠,最终真的变成了你眼中的“不可信”之人。
二、外貌与性格的塑造
外貌真的能预示性格吗?Perrett的观点是,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成立的。他举例说,如果一个婴儿出生时就展现出强烈的男性特征,那么父母和社会在抚养过程中可能会更强调其“男子汉”的气质。久而久之,这种无形的塑造可能真的会让这个孩子在成年后展现出更加“大男人”的举止和性格。
三、娃娃脸的悖论
然而,外貌与性格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对于那些长着娃娃脸的人来说,情况可能正好相反。虽然娃娃脸通常容易激起他人的怜爱和照顾之情,但长着娃娃脸的人并不一定就天真无邪。事实上,一些长着娃娃脸的男性,如著名的黑帮教父艾尔·卡彭,其性格和行为与外貌形成了鲜明对比。心理学家Zebrowitz称这种现象为“自败预言效应”,即这些人可能因为厌倦了别人对他们的刻板印象,而故意做出相反的行为,以打破预设期望。
四、表情与性情的烙印
我们常说,经常生气的人脸上会“写”着愤怒。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科学依据的。研究发现,性格乖戾的老人即使尝试摆出中立的表情,也仍然会显得生气。这是因为长期的情绪表达会在脸上留下痕迹,形成我们常说的“面相”。达尔文也曾指出,不同的脾性会导致人们频繁使用不同的面部肌肉,从而塑造出各自独特的面部特征。
综上所述,我们的外貌与性情之间存在着微妙的相互作用。一方面,我们对他人外貌的偏见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和认知;另一方面,我们的性情也会在岁月的洗礼中逐渐塑造出我们的外貌。因此,在评价他人时,我们应该更加谨慎和全面,避免以貌取人带来的误判和偏见。

本文探讨了为何人们总觉得小时候的生活更美好。通过回顾童年的简单快乐、自然的陪伴、质朴的生活、纯真的心灵以及慢时光的美好等方面,揭示了童年时光的独特魅力。这些美好不仅留存在记忆中,也...
百科
通过对八类可能与疾病相关的梦境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梦境与健康之间存在的微妙联系。虽然这些联系尚未完全揭示,但留意这些梦境或许能帮助我们更早地察觉身体的异常信号。当然,这些梦境仅仅是...
百科
美国密苏里大学最新研究发现,肥胖儿童特别是女童更易遭受孤独、抑郁和焦虑的困扰。该研究对8000名儿童进行长期追踪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园时期开始超重的孩子,尤其是女孩,社交表现更为消极,且...
百科
本文深入探讨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其与疾病的密切关系。文章指出,心理健康是全面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我们如何理解世界、处理压力以及与他人建立关系。同时,心理社会因素与多种疾病有密...
百科
本文探讨了女性在职场、家庭中的多重角色以及如何发挥自己的特质和智慧来展现魅力。文章从职场女性、妻子、婆媳关系和母子情深四个角度阐述了女性如何在不同角色中找到平衡点活出真我。同时呼吁...
百科
本文讲述了一个倔强的老人汤姆普森先生两次挑战医生的故事。第一次他声称失去味觉,医生用第47号罐子里的东西恢复了他的味觉;第二次他假装失忆,医生再次指向第47号罐子。这个故事揭示了问题的...
百科
范德比尔特大学新研究揭示了大脑如何协调目标指导和刺激驱动两种注意力,以及为何突发事件会导致我们暂时“失明”。研究发现,大脑额下回交界区域在协调这两种注意力时发挥关键作用。通过深入了...
百科
本文通过讲述一位朋友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烦恼时依然能保持平和心态的故事引发了对幸福的思考。文章强调了珍视手中幸福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如何在烦恼中发现生活美好的建议。通过盘点身边的幸福和学...
百科
恋爱中的女性在面对情感时,可能会陷入一些常见的误区,如对男性真实意图的误解、对约会的误解、过度追求神秘感以及对感情发展的误解等。这些误区可能会影响她们的恋爱观和幸福感。为了建立更健...
百科
这篇文章探讨了接纳不完美与追寻内心完整之间的关系。通过阐述不完美的勇气、从失去中汲取力量、感激生命的每一刻以及爱的力量等四个方面,文章鼓励读者勇敢面对并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从而在追求...
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