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生气的人更容易得癌”的说法,在中国广为流传,然而,这其中的科学道理却鲜有人能清晰阐述。当周围的人被诊断出癌症时,人们往往会回溯其生活习惯,将他们的疾病与性格特点相联系,如“他常常心情压抑”或“她总是生闷气,钻牛角尖”。那么,这些负面情绪真的是癌症的导火索吗?为了解答这一问题,《生命时报》的记者特地采访了多位专家。
在临床上,确实有一些癌症患者的性格偏内向、沉默寡言、容易郁闷,不善于和人交往。当面对生活中的困扰时,他们往往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即使身体出现不适,也不愿意与家人分享,直到病情严重到无法忍受时才会就医。袁凤兰教授,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防癌科的资深专家,就遇到了不少这样的病例。
以桑硕(化名)为例,她是一位50岁的女性会计,性格内向,工作性质导致她的社交圈很窄。当她的丈夫下岗、女儿考上北京协和医学院本硕博连读的8年制专业时,这本是令人骄傲的事情,但她却因此倍感经济压力。丈夫的劝说无法解开她的心结,她整天为此纠结,开始郁郁寡欢、夜不能寐、食欲不振。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大约3年。直到有一天洗澡时,她发现自己右侧乳腺外上方长了个黄豆大小的结节,经过检查被确诊为乳腺导管内癌。
另一个例子是杜文华(化名),一个机关办公室的干部。他和桑硕一样性格内向、朋友稀少、喜欢独自思考、长期失眠并且饮食不规律、尤其喜欢吃剩菜剩饭。开始时他只是感到胃痛,吃了半年的止痛药也不见效果,最后诊断为胃部溃疡病癌变。“令人遗憾的是,他在手术后仍未能调整心态,不到5年就去世了。”袁教授叹息道。
尽管这些案例中的患者都有一些共同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但这并不能证明生气或郁闷直接导致癌症。癌症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个因素。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癌症归咎于某一种情绪或性格。要预防癌症,我们需要从改善生活方式、避免环境危险因素等多方面入手,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心灵的世界:如何塑造我们的内在宇宙
百科本文通过描述一位新妈妈的梦境,探讨了初为人母时的抚养焦虑。文章指出,这种焦虑情绪在一定程度上是积极的,能激发母亲的潜能。同时,梦境也提醒我们,每个母亲都是在不断学习和修正中成长的,...
百科本文探讨了微笑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微笑不仅能够为人生增添色彩,还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文章鼓励读者从最简单的微笑开始,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境,拓宽胸怀,拥抱美好。通过微笑...
百科本文探讨了手机焦虑症的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随着手机的普及和功能的不断扩展,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导致部分人出现手机焦虑症。文章提出了减少手机依赖、培养兴趣爱好、心理调适等...
百科本文探讨了成为成熟女性所需的心灵成长过程,提出了五点建议以帮助女性摒弃轻浮态度并拥抱稳重生活方式。通过稳重端庄、拒绝虚荣、理性消费、摒弃幻想以及控制情绪等方面的改变,女性可以逐步迈...
百科本文通过讲述小琴与建斌这对夫妻因处理问题方式不同而产生的误解,揭示了男女在面对困境时的行为差异。文章指出,男性倾向于独自思考解决问题,而女性则更倾向于通过倾诉来寻求支持。理解这种差...
百科走出焦虑抑郁需要勇气和决心,而接纳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步骤。通过接纳不完美和错误,我们可以减轻内心的痛苦,促进自我觉醒和成长。本文探讨了接纳在应对伤痛、失眠、亲密关系及婚姻等方面的重...
百科维护友谊需要我们的精心呵护和不断努力。通过认真挑选朋友、真诚对待他人、保持适当距离以及合理安排时间等方法,我们可以让友谊在人生的道路上持久发展,成为我们宝贵的财富和力量源泉。友谊如...
百科本文探讨了“工作狂”现象及其背后的心理问题。指出“工作狂”并不等同于热爱工作,而是一种心理变态的表现。文章建议通过制定合理的工作日程表、培养业余爱好等方式来调整工作和生活平衡。同时...
百科生活充满了挑战和机遇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面对和把握。通过接受生活的挑战、尊重他人与珍爱自己、追求情感的自由与责任、保持理性与感性的平衡、坚持付出与回报的人生哲学、信任与理解的力量、耐...
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