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强富国热爱祖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当前位置:汉程心理 > 心理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战胜拖延症:理解成因,实践三招克服:

战胜拖延症:理解成因,实践三招克服:

在当下这个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中,拖延症似乎已成为许多人的“隐形敌人”。它让我们陷入无尽的焦虑,影响着学习、工作和生活。然而,拖延症并非不可战胜,只要了解其成因并采取有效策略,就能逐步克服这一问题。

一、拖延症与懒惰:本质区别

尽管拖延症和懒惰都表现为行动迟缓,但二者存在本质区别。拖延症是一种心理现象,表现为对必须完成的任务产生焦虑、不安,从而选择回避。而懒惰则是一种态度问题,表现为对任务不感兴趣,缺乏行动力。因此,要克服拖延症,首先需要认清其真正面目。

二、拖延症的成因:恐惧与厌恶

研究表明,拖延症的主要成因包括害怕失败和厌恶任务。害怕失败者往往担心自己无法胜任任务,害怕面对失败的结果;厌恶任务者则对任务本身感到抵触,缺乏动力去完成。这些心理因素导致个体选择拖延作为逃避手段,进而陷入恶性循环。

三、战胜拖延症:三招实践

1. 设定明确目标,分化任务

明确的目标和细化的任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规划行动步骤,减轻拖延压力。将大任务分解为小任务,逐步完成,可以有效降低难度,增强行动力。

2. 转变认知观念,建立积极情绪

我们需要意识到拖延症的危害和沉重代价,包括焦虑、自责等负面情绪。理性分析拖延的利弊,建立积极情绪,激发内在驱动力,从而主动克服拖延习惯。

3. 即刻行动,拒绝拖延

战胜拖延症的关键在于付诸实践。一旦决定开始行动,就要坚决抵制拖延思维。可以采用思维阻断法,对自己说“停止”,并立刻着手完成任务。同时,回顾拖延的危害和代价,提醒自己珍惜时间,保持专注。

展开阅读全文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导航

热门推荐

宝宝为何激动时爱咬人:原因与解决方法

宝宝为何激动时爱咬人:原因与解决方法

本文探讨了宝宝激动时咬人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咬人行为可能源于宝宝用嘴感知世界的习惯、情绪的表达或语言能力的局限。为应对此行为,父母应熟知并调控宝宝情绪、减少高强度活动、提供替代物品、...

成长
人生旅途中的五种珍贵友情

人生旅途中的五种珍贵友情

人生中的五种珍贵友情如同人生的五味,让我们的旅途更加丰富多彩。跨越岁月的忘年之交带来智慧和关爱;红颜知己让心灵得到契合和滋养;心情医生提供专业慰藉和守护;远程朋友用心灵纽带连接彼此...

成长
倾听孩子的梦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倾听孩子的梦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梦境是孩子内心世界的独特表达方式,通过梦境可以洞察他们的情感、需求和困惑。本文探讨了梦境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家长如何倾听和解析孩子的梦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文章还提...

成长
把握生活的四个时段,让心灵得到深度滋养

把握生活的四个时段,让心灵得到深度滋养

生活虽然忙碌但并非无懈可击通过巧妙地利用清晨、通勤路上、午后及夜晚这四个时段为自己的心灵补充能量我们可以让内心变得更加充实和喜悦。清晨的宁静时光为一天打下活力基础;通勤路上的精神食...

成长
父母的习惯影响孩子:这20种行为你注意到了吗?

父母的习惯影响孩子:这20种行为你注意到了吗?

本文讨论了父母可能存在的20种不良习惯以及这些习惯如何影响孩子。从不耐烦、无视冲突到撒谎和逃避责任等行为都可能对孩子的自尊、人际关系和未来产生负面影响。作为父母我们有责任时刻注意自己...

成长
探索孩子磨蹭背后的原因:家长如何有效引导与纠正

探索孩子磨蹭背后的原因:家长如何有效引导与纠正

本文探讨了孩子磨蹭行为背后的原因及家长如何有效引导和纠正的策略。通过分析兴趣缺失、注意力分散、家庭环境和家长行为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发掘孩子兴趣点、培养注意力、设定明确目标和规则、...

成长
学校恐惧症引发“失明”:11岁男孩的心理困境

学校恐惧症引发“失明”:11岁男孩的心理困境

一名11岁男孩因患上学校恐惧症而引发“失明”症状,经过多家医院眼科检查未发现异常。最终在心理科医生的诊断下揭示了心理疾病的真相。医生提醒家长和老师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注重培养独立自主能...

成长
阳光性格宝宝的培养秘诀:多笑容、平等沟通与快乐童年

阳光性格宝宝的培养秘诀:多笑容、平等沟通与快乐童年

培养阳光性格的宝宝需要父母多给予笑容和关爱,通过平等的沟通方式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从小养成开朗乐观的性格和良好的习惯,有助于孩子在未来生活中更加快乐、坚强和自信。同时,父母也需要不...

成长
理解孩子的“磨蹭”:从容面对,共享成长时光

理解孩子的“磨蹭”:从容面对,共享成长时光

孩子的“磨蹭”常常让父母感到焦虑,但催促可能打断他们的探索和学习过程。理解并尊重孩子的节奏和方式,用鼓励代替催促,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是更为有效的方法。让我们从容面对孩子的“磨蹭...

成长
孩子压力感受能力高的心理解析

孩子压力感受能力高的心理解析

美国心理协会的一项报告显示,大多数孩子能够通过观察父母的行为察觉到他们的压力。报告中还提到,许多孩子曾目睹父母争吵或感到被忽视。专家建议,父母应更坦诚地与孩子沟通自己的处境,共同面...

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