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一场历史性的高考之后,这届考生无疑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从报考人数创新高,到疫情带来的考试延期,再到部分地区遭受洪涝灾害,这些外部因素都增加了考生们的心理负担。然而,考试结束并不意味着一切压力都会烟消云散,相反,很多考生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心理波动。那么,如何在这个阶段平稳渡过心理波动期呢?
一、放松不等于狂欢
高考结束,很多考生会选择彻底放松,甚至把放松理解成狂欢。然而,华南理工大学心理学教授宋广文指出,放松与狂欢并非同一概念。长时间的紧张学习后,考生们的身体其实处于疲劳状态,免疫力相对较弱。过度宣泄容易导致身体劳累,加剧疲乏,甚至引发健康问题。
因此,他建议考生们选择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放松活动,如旅游、交友、运动等。这些活动不仅能有效缓解压力,还能帮助考生们开阔视野,结交新朋友。
二、家长要适度引导和监督
对于高考结束后的放松,家长们往往采取放任的态度,认为孩子们已经辛苦很久了,应该好好犒劳自己。然而,宋广文教授提醒家长们,即使考试结束,也不能任由孩子们无节制地玩耍。家长应该适度引导和监督孩子们的放松方式,确保他们的身心健康。
三、不要对成绩和未来过度担忧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认为,对于成绩和未来,考生和家长都不应该产生“灾难性思维”。高考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阶段,它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发展。因此,他建议考生们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要被一时的成败所困扰。
同时,彭凯平教授也提醒考生们,在适度放松后,应该开始考虑未来的专业发展等问题。这不仅可以为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做好准备,也有助于考生们更好地适应大学阶段的独立生活和学习要求。
四、人生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
在彭凯平教授看来,“高考是一个过去式,人生还有很多需要选择、判断、付出努力的地方。”他认为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自我认识、不断调整的过程。因此,无论高考结果如何,考生们都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行动力,去迎接未来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探讨了五种帮助孩子战胜自卑、重拾自信的方法。通过鼓励孩子自我肯定、合理调整期望和要求、降低过度评价、教孩子正确面对批评以及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形...
成长本文讨论了如何尊重和培养孩子的个性,让他们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文章强调了接受并尊重孩子的独特性、以身作则的重要性以及区分父母和孩子角色的必要性。通过这些方法,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建...
成长本文通过探讨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常犯的“五不许”错误,指出这些行为可能阻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文章详细分析了这五种错误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并呼吁家长们应该学会适当地放手,尊重孩子的个性...
成长本文探讨了高考结束后考生和家长如何应对心理波动的问题。文章指出放松不等于狂欢建议考生选择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放松方式;家长应适度引导和监督;同时不要对成绩和未来过度担忧保持积极心态;人...
成长本文探讨了青少年睡眠时间与学业成绩及情感压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晚睡的青少年在学业成绩上表现较差,同时更容易受到情感压力的困扰。为了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需要重视他们的睡眠问...
成长本文探讨了生气、说脏话、疏于家务、小动作频繁等习惯对健康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通过引用多项研究,文章揭示了这些习惯的另一面,它们或许并非传统观念中的不良习惯,反而有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对...
成长本文深入探讨了80后“恐婚族”的心理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经济压力、教育推迟、社会现象、信任危机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这一群体对婚姻产生恐惧。然而,通过自我成长和完善,年轻人可以克...
成长孩子的爱是无私、纯粹且深沉的,他们对父母的依赖和信任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应该珍惜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刻,感受他们带来的温暖和快乐。作为父母,我们不仅要给予孩子足够的...
成长本文探讨了过早学电脑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利影响,以及晚学电脑的优势和适宜时机。晚学电脑更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健康需要,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以及发掘他们的聪明才智和...
成长本文通过解读一组网络热传漫画,探讨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文章指出,父母的言行举止和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教养水平。为了培养有教养的孩子,父母需要以身作则,用平等、尊重...
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