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强富国热爱祖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当前位置:汉程心理 > 心理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心理揭秘:别总沉浸在委屈的情绪里

心理揭秘:别总沉浸在委屈的情绪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听到有人半开玩笑地说:“我容易吗我?”这句调侃就像一阵风,在人群里悄然传播。然而,当生活的沉重压力如巨石般压来,或者人生道路不如预期时,很多人就无法再这般轻松地自我调侃了。“委屈”的情绪,像沉甸甸的铅块,深深地坠在心底,慢慢地,竟酿出了一种独自哀伤的心境。可不禁让人想问,这种老是觉得“委屈”的心态,真的健康吗? 年轻人真的太脆弱?

年轻人真的太脆弱?

晓妍,一位刚从校园走出不久的年轻教师,虽身上还带着几分学生气,却被委以重任,担任高三重点班的班主任。从此,她的脑海里整日盘旋着各种考试安排,从一模到二模,再到三模,神经始终紧绷着。夜晚,她也难以睡个安稳觉,常常半夜拿着手电筒,轻手轻脚地去学生宿舍查看情况,生怕学生们有任何问题。

即便如此尽心尽力,晓妍还是常常被领导叫去谈话,到手的奖金也总是大打折扣。她心里满是委屈,忍不住抱怨:“这个班基础本就薄弱,我已经拼尽全力了,怎么就看不到我的努力呢?说我经验不足,可我每天起早贪黑,为学生操碎了心,真是吃力不讨好啊!”

像晓妍这样满心委屈的人,其实并不在少数。有趣的是,在过去经济条件不那么好的时候,似乎很少听到有人总把委屈挂在嘴边。难怪晓妍的父亲会感慨:“现在的年轻人啊,就是太娇气了!”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自怜与心理失衡的关联

从心理学角度看,晓妍的这种情绪,其实是一种自怜情结。这种情结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蔓延开来。如今的社会,倡导“一切皆有可能”,这种包容的环境让人们的欲望不断膨胀。然而,现实却往往无法满足这些无限扩张的需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人们因此感到失落。同时,优越的生活条件让大家习惯了对生活有更多掌控感,一旦担心失去这种掌控,内心就会变得不安,失去原有的平常心。在这种心理失衡的状态下,人们便常常觉得自己的生活充满委屈。不过,自怜并非全然无益。就像我们能感知到冷热痛痒一样,自怜也是一种自我察觉,是对自身当下状态的一种评价。它会引发相应的情绪和行为,帮助我们进行自我调节。一定程度的自怜,其实对身心有益。比如,感觉到冷了,我们会给自己添衣,这有助于身体健康。同样,“委屈”就像是心理健康的警戒线,提醒我们及时清理内心的负面情绪,从这个角度看,它是一种有益的情绪。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委屈,也说明现代中国人更加关注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希望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之外,活得更有尊严。

自怜情绪的“传染性”

当然,如果自怜情绪过度,那对自己和他人都可能造成伤害。倘若把自怜当作唯一的依靠,过度依赖它,从而隔绝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助,很容易陷入抑郁的深渊。就像林黛玉,整日沉浸在自己的哀怨之中,最终郁郁而终。而且,“委屈”一旦发酵,就很容易像病毒一样传播,引发连锁反应。比如,领导训斥下属,下属心里憋屈,回家后对老婆发脾气,老婆又把气撒在儿子身上,儿子无处发泄,便去踢狗,最后狗急跳墙咬伤路人。

其实,一个人是觉得倒霉还是幸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看待问题的角度。心理学上有个“视角效应”,在一场讨论中,作为旁观者,我们往往会觉得看得最清楚的那个人的观点最重要。很多时候,人们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光鲜,这样的心态下,生活自然觉得艰难。但只要我们能换个角度看问题,生活或许就会呈现出不一样的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导航

热门推荐

三分之一成年人陷入孤独困境

三分之一成年人陷入孤独困境

本文探讨了孤单在现代社会中的普遍性及其与健康问题的关联。引用了欧洲丹迪大学William Lauder博士的研究,指出约三分之一的欧洲成人感到孤单,其中男性更易受影响。同时,文章也提到收入较高和...

百科
秋冬常坐户外有助于减轻心理委屈感

秋冬常坐户外有助于减轻心理委屈感

秋冬季节,人们常因“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影响而感到伤感与委屈。适度的委屈有助于自我觉察与心理调节,但过度则可能引发抑郁,影响人际交往。本文提供了多种发泄委屈的方法,如空旷地大喊...

百科
宽恕的力量:释放内心,自我疗愈的旅程

宽恕的力量:释放内心,自我疗愈的旅程

本文探讨了原谅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镜子练习来释放过去的伤痛。不愿意原谅会导致我们心灵受困,而原谅能让我们打开心结,拥抱更美好的未来。通过镜子练习,我们可以逐渐学会原谅那些曾经伤害过...

百科
有效的心理调适技巧与方法

有效的心理调适技巧与方法

本文探讨了人们在接收外界信息并作出反应过程中,心理体验与原有认知发生冲突的现象及其影响。文章强调了合理变通作为心理调适方法的重要性,并详细介绍了回避、变通、转视、换脑、升华、补偿和...

百科
发呆走神:心灵的短暂度假与大脑的神秘活跃

发呆走神:心灵的短暂度假与大脑的神秘活跃

发呆走神是一种对身心有益的正常心理现象,它可以帮助我们缓解疲劳、减轻压力,并可能促进大脑的活跃性和创造性思维。然而,过度或不受控制的发呆可能需要专业评估。了解并妥善利用这种自然的心...

百科
苗条女性更易患抑郁症

苗条女性更易患抑郁症

本文探讨了抑郁症与体型之间的关系,指出体型苗条的女性更可能患抑郁症,而体胖的人因分泌更多“欢乐”激素而情绪更为稳定。文章引用了国际精神卫生协会的数据,提醒人们关注心理健康,学会知足...

百科
揭秘身体的12个情绪密码

揭秘身体的12个情绪密码

本文揭示了12个身体与情绪之间的秘密联系,包括表达爱意降低胆固醇、激烈争执延缓身体恢复、压力过大损伤记忆力等。通过了解这些联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促进身心健康。同时,文章...

百科
降低幸福感的四种常见心理

降低幸福感的四种常见心理

本文探讨了降低幸福感的四种常见心理现象:信念的缺失、吝啬心理、相互不信任和过度焦虑。了解这些心理现象并学会应对它们,有助于我们提高幸福感,更好地享受生活的美好。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

百科
心理测验揭秘:你的交友能力如何?

心理测验揭秘:你的交友能力如何?

本文提供了一个推理心理测验,帮助你了解自己的交友能力、风格及吸引力特质。通过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你可以更有意识地提升交友技巧,建立更深厚、更真诚的人际关系。友谊是需要付出和努力的...

百科
爱的多元表达:超越言语的深情链接

爱的多元表达:超越言语的深情链接

本文通过探讨赞美与鼓励、精心陪伴、赠送礼物、服务行动和身体接触五种爱的表达方式,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求。这些表达方式各具特色且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爱...

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