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强富国热爱祖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当前位置:汉程心理 > 心理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心理咨询师的心声与陪伴end

在心理咨询的旅程中,每一位咨询师都渴望成为生命的陪伴者,而非单纯的问题解决者。他们希望与来访者平起平坐,共同探索生活的喜怒哀乐,而非高高在上,扮演拯救者的角色。

一、柔软的陪伴

心理咨询师希望自己足够柔软,如同一个舒适的软垫,让来访者的痛苦和悲伤得以安心落下。他们愿意弯下腰,俯拾来访者的伤痛,趴在生命的地板上,仔细聆听那呼吸和心跳的声音。这种陪伴是无言的,但却充满了深深的理解和关怀。

二、共感的力量

当来访者遭遇挫折时,心理咨询师不会立刻要求他们振奋精神,而是陪着他们感受那种挫折。因为挫折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经历过,才能更好地理解生活的真谛。当来访者含泪抚着胸口说“痛”时,咨询师会默默地凝视着他们,感受那份痛苦,如果可以的话,他们会轻轻拍着来访者的背,抚慰那个痛。

三、静默的聆听

“要聆听,先静默…”静默让咨询师回到自己的中心,稳稳地站在厚实的地板上。在静默中,咨询师能感受到与来访者的存在,仿佛双方双手紧握。静默让咨询师不急于反映,可以好好地倾听来访者的心声。在这种静默中,咨询师与来访者有了真实的接触。

四、祈祷的力量

面对来访者的无助、挫折、愤怒和伤痛时,心理咨询师会祈祷,让上天协助他们与来访者的灵魂深深联系。即使在自己束手无策时,咨询师仍然会祈祷,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有限。当来访者离开时,咨询师不会为他们担心,而是为他们祈祷。

五、深深的聆听

心理咨询师渴望做到的,只是深深的聆听。他们聆听生命的哀愁与美丽,然后在其中感动,找到宝藏。当面对来访者时,他们在一种放松、安静、准备好的状态下,温柔又精准地接收来访者发出的讯息。像一个柔软的羊毛毯子,安稳地包裹着来访者的伤与痛,并带着虔诚的祝福和尊敬,与来访者同在。这就是心理咨询师的心声与陪伴。

展开阅读全文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导航

热门推荐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疗法:心灵解放与自我实现的旅程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疗法:心灵解放与自我实现的旅程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疗法是一种深入人心的心理治疗方法,旨在将潜意识的内容意识化,解除内心的压抑,使心灵得到解放。这一疗法不仅关注症状的消除,更强调人格的完善和人性的自我实现。通过精神...

百科
心理疲劳是生活慢性中毒的根源

心理疲劳是生活慢性中毒的根源

本文探讨了现代社会中脑力劳动带来的心理疲劳问题,指出其成因、危害及预防措施。心理疲劳是长期精神紧张与负面情绪的累积结果,可严重影响工作效率与心理健康,甚至引发身心疾病。为防止心理疲...

百科
青春期少女情绪压力影响身高成长

青春期少女情绪压力影响身高成长

最新研究表明,青春期少女的情绪状态与身高发育存在显著联系。长期忧郁和压力可能导致女孩身高比同龄人矮2.5至5厘米。研究人员认为女性激素可能是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并呼吁社会更加关注青少年...

百科
简单生活的真谛:快乐、自由与真实的追求

简单生活的真谛:快乐、自由与真实的追求

本文探讨了简单生活的美好之处以及实现方法。指出简单的人更容易感受到快乐与自由因为他们懂得珍惜当下、真诚交流、信任无间同时也不会被金钱名利所迷惑追求真实与善良。此外简单的人也懂得如何...

百科
空虚心理的调试方法

空虚心理的调试方法

本文探讨了空虚心理的成因、表现及调适方法。空虚感源于精神世界的荒芜和缺乏信仰、寄托,常表现为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为克服空虚感,文章建议转移注意力、树立务实生活态度、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百科
提升幸福感:揭秘幸福的10大标志与源泉

提升幸福感:揭秘幸福的10大标志与源泉

幸福是一个多元且主观的概念,它可能源于生活的各个层面和细节。理想的工作、安稳的睡眠、可信赖的朋友、美食的享受等都是幸福的源泉。保持童心、坚定的信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

百科
长期健康问题难解 或许需要心理咨询助力

长期健康问题难解 或许需要心理咨询助力

本文探讨了生活中常见的一类“疑难杂症”,指出其根源往往在于心理疾病,并提出了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文章阐述了心理治疗在解决这类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并呼...

百科
食物调节性格:科学饮食助力心理健康

食物调节性格:科学饮食助力心理健康

本文通过探讨食物与性格的关联,提供了一些实用的饮食建议来改善不同的性格特点。合理的饮食调整不仅可以促进身体健康,还能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读者可以根据自身性格特点尝试相应的饮食调...

百科
儿童入学年龄:身心发展与教育适应性的综合考量

儿童入学年龄:身心发展与教育适应性的综合考量

儿童入学年龄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适应性。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庞丽娟认为,教育应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采用适宜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并采用全面、综合的评价标准...

百科
深度解析吹牛背后的心理动机

深度解析吹牛背后的心理动机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深度解析了吹牛背后的心理动机。吹牛行为可能源于心理补偿、降低焦虑的需要以及病理原因。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长期吹牛会对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产生不良影响。要改变这一习惯...

百科